查看原文
其他

短评:全球经济复苏竞赛,中国做对了什么?

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2021-07-27

中新社记者:庞无忌



又一次,中国以自身经济的韧性和持续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。中国上周四发布了一份国际舆论高度关注的经济半年报: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7.9%,两年复合平均增速为5.5%。

继一季度“创纪录”大涨18.3%后,二季度中国经济复苏脚步并未放缓,击破了此前外界对中国经济复苏疲软的揣测。

资料图:集装箱码头一派繁忙景象。中新社发 熊耀章 摄

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在这场全球经济复苏竞赛中,中国就持续保持领先。去年10月,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(CNN)曾发布一篇题为“中国正在赢得全球经济复苏(竞赛)”的报道,业已预判成真。当年,中国经济同比增长2.3%,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。

时至今年上半年,中国经济以12.7%的同比增速继续引领全球,而世界主要经济体仍在脆弱和不确定中艰难恢复。一季度,美国GDP同比微增0.5%。日本GDP同比下滑1.6%。英国、德国等欧洲国家一季度经济也仍处于负增长泥潭。

中国究竟做对了什么?

当然,中国经济的持续恢复离不开有力的宏观政策、超大规模市场优势、完整的产业链和疫情影响下的“出口繁荣”。抛开这些不谈,中国之所以能成为第一个摆脱新冠疫情封锁的大型经济体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做对了一道关键性的选择题:“保人命还是保经济?”

作为疫情冲击下各国所面对最艰难的选择之一,中国的答案是前者,且毫不犹豫。这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多数西方国家的选择都不相同。对中国来说,发展的目标是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没有了“人”则失去了发展经济的意义,而健康,则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前提。

为阻断病毒传播,千万级人口城市武汉“封城”76天。亿万中国人戴上口罩,离开公共场所。大量餐馆关门、店铺停业,这家超级“世界工厂”一度将轰鸣的机器暂停。

资料图:2020年3月,武汉“封城”一月有余,疫情之下黄鹤楼景区已喧嚣不再。图为俯瞰景区入口。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摄

“隔离”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可以想见。2020年一季度,中国少增的GDP规模以万亿元(人民币)计,季度经济增速更是出现了自1992年以来的首次下滑。更不必提其后伴随的财政收支紧张、就业压力陡增等难题。

但“短痛”过后,中国得以迅速控制疫情,有序复工复产,并且率先走出阴霾。而那些一开始就选择“保经济”的国家则需要面对不断反扑的疫情、不断增长的确诊和死亡人数。当医院床位极度紧张,呼吸机、口罩等医疗物资频频告急,民众对健康状况人人自危时,经济显然不会毫发无伤,其结果反而是“人财两失”。

资料图:企业有序复工复产,员工在生产线上工作。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

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曾经说过意味深长的一句话:“存地失人,人地皆失;存人失地,人地皆存。”

此外,古老的中华文明也将社会秩序摆在文化传统的首位。人民对国家和政府应对疫情的全面理解支持,也是美欧等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。

下半年,尽管中国“一枝独秀”的状况或难以持续,但随着全球经济加速复苏,中国的消费、投资活动也将加速反弹,经济复苏基础料更稳固。



编辑:黄钰涵


独家 | 石硕:“中华民族”是近代才有的建构吗?


短评:从中亚到上合,丝路文明何以悠扬千载?


短评:新疆何以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?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